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揭秘:如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时间:2024-12-27 11:37:02

在中医的广阔天地中,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共同构建了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而既病防变则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后,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治手段,防止病情恶化或转变为更严重的疾病。

探讨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在中医理论中,未病先防的理念根深蒂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了在健康状态下就开始调养,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情志的管理以及饮食的平衡等。例如,通过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中医还强调精神调养的重要性,指出情志内伤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心态平和,适当处理情绪压力,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方面。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既病防变的实践原则和方法。一旦疾病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是治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传统中医学中,对于初期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视。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意味着高水平的医生能够预见疾病的发展趋势,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恶化。在具体操作上,这要求医生不仅要对病情有准确的判断,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治疗过程中适时调整药物使用,结合针灸、拔罐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既病防变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未病先防是通过强化体质和改善生活习惯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自然防御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而既病防变则是在疾病发生后,通过及时治疗和恰当调理来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病情加重或者并发症的出现。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医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理念。

在实践中,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策略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不同,面临的健康风险和疾病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进行日常的健康维护还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例如,针对容易受寒的人群,应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刺激;而对于经常感到疲劳的人来说,可能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和增强休息来改善身体状况。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是中医理论中的两大支柱,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医的智慧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