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揭秘!浅表性胃炎到癌症几步之遥?
时间:2025-05-15 11:34:21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胃病似乎成了许多人的“老朋友”,其中浅表性胃炎尤为常见。它时常以胃痛、胃胀、嗳气等不适症状提醒着我们的存在,让人不禁担忧:浅表性胃炎距离癌症究竟有多远呢?
浅表性胃炎,从医学角度来讲,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属于胃炎中较为轻微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不良的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反复刺激,引发炎症。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浅表性胃炎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这种细菌能够在胃黏膜定植,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炎症发生。还有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会影响胃部的神经调节,使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进而诱发浅表性胃炎。
一般来说,单纯的浅表性胃炎距离癌症还相对比较遥远。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不会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浅表性胃炎掉以轻心,因为它确实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尽管这种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浅表性胃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胃黏膜的炎症会反复发作,在这过程中,胃黏膜会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而频繁的损伤与修复可能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期病变阶段,不过从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胃癌,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还会经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多个阶段。
萎缩性胃炎是在浅表性胃炎基础上,胃黏膜腺体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的一种病理状态。此时,胃黏膜的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进一步下降,胃酸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肠道菌群容易在胃内定植,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刺激胃黏膜,使得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加重。肠上皮化生则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但也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不典型增生更是细胞异型性增生的体现,根据其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极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如何避免浅表性胃炎向癌症方向发展呢?首先,要积极治疗浅表性胃炎。一旦确诊,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如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以减轻炎症,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其次,调整生活习惯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再次感染。此外,学会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活动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也有助于胃病的康复。
浅表性胃炎虽然看似普通,但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风险。了解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让我们的胃更加健康,远离癌症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