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夏季防中风中医指南:清热平肝食疗与穴位按摩保健法

时间:2025-06-05 10:55:14

夏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高温易导致人体气血上涌、津液耗伤,尤其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及亚健康人群风险更高。针对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甚至突发昏迷等中风先兆症状,中医强调“防胜于治”,结合食疗与保健法可有效调节体质。以下从清热平肝、活血通络的食疗方,到穴位按摩、生活调护的保健法,提供系统化的夏季防中风指南。

一、食疗调理:三款中医推荐方

  1. 平肝泻火方——决明菊花饮

针对夏季常见的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等肝阳上亢症状,取炒决明子15g、菊花9g沸水冲泡代茶饮。决明子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散热,两者协同可降低血压、缓解烦躁。若兼有口苦胁痛,可加槐花3g增强泻火之力,此方尤其适合高血压人群每日饮用。

  1. 活血化瘀方——三七蒸鸡

肢体麻木多与气血瘀滞相关,推荐取母鸡1只与三七粉10g同蒸。三七被誉为“血管清道夫”,能散瘀定痛;鸡肉温补气血,适合血瘀体质者每周食用2次。轻度麻木者亦可用山楂红糖水辅助,山楂酸甘化阴,红糖温通血脉,适合日常调理。

  1. 滋阴润燥方——黑木耳红枣汤

夏季汗多伤津易致血液黏稠,取黑木耳20g(需泡发)、红枣10枚炖煮。黑木耳含胶质可软化血管,红枣补中益气,对亚健康人群的四肢发胀、面色晦暗有改善作用。若兼有口干舌燥,可加麦冬10g增强养阴效果。

二、保健法:两招日常防护

穴位按摩——头晕急救四穴

太阳穴:拇指按揉眉梢外凹陷处3分钟,缓解急性头晕。

风池穴:双手拇指按压枕骨下凹陷(耳后发际处),改善脑供血不足。

百会穴:头顶正中按压可提升阳气,预防颠顶头痛。

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按压能安神定志,辅助调节血压。

生活调护——防微杜渐四原则

  1.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午间小憩15分钟以养心阳。

  2. 饮食有节:减少咸菜、肥肉等厚味,多食芹菜、桑叶等清热食材。

  3. 情绪管理:每日晨起深呼吸5次,识别焦虑情绪并转移注意力,避免肝气郁结。

  4. 适度运动:选择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忌剧烈运动诱发血压波动。

三、高危人群特别提示

高血压患者需监测晨起血压,若头晕伴随肢体麻木超过30分钟,应立即就医。亚健康人群可定期饮用枸杞菊花茶,配合风池穴按摩,阻断疾病进展链条。

中医认为“血瘀生风”,夏季防中风需标本兼顾。食疗方从根源调节气血,保健法则强化日常防护,双管齐下可显著降低风险。坚持三月以上,体质改善自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