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脾胃虚弱?升阳才是根本!

时间:2025-08-06 14:55:55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如同身体的“太阳”,驱动生命活动与抵御外邪的能力。许多人面对脾胃虚弱时,第一反应是吃补品,却忽略了升阳才是调理的根本——阳气充足且顺畅升发,才能带动脾胃运化功能,如同春日的暖阳唤醒大地生机。盲目进补可能加重脾胃负担,而通过科学升阳,反而能事半功倍。

一、运动:激活阳气的“开关”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但脾胃虚弱者需避免剧烈运动耗气。推荐慢跑、八段锦或瑜伽等温和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4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这类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像轻柔的春风推动阳气上升。尤其早晨7-9点(胃经当令时段)散步20分钟,可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升发之势,唤醒脾胃功能。需注意,运动后忌立即进食或饮冷,避免“浇灭”刚升腾的阳气。

二、饮食:温养脾胃的“燃料”

脾胃虚弱者的饮食需遵循“温、软、淡”原则:

1.优选升阳食物:山药、南瓜、红枣等温性食材,可煮成山药薏米粥或红枣小米粥,如同给脾胃铺一层“暖毯”。避免生冷寒凉之物,比如冰淇淋或凉拌菜,它们会像“倒春寒”般抑制阳气升发。

2.巧用药膳组合:党参茯苓小米粥(党参10克、茯苓15克、小米50克)适合晨起食用,既能补气又能利湿,避免单纯补品导致的“虚不受补”。

3.进食节奏有讲究:细嚼慢咽至食物温热再咽下,每餐七分饱。过饱如同“超载的货车”,会压垮本就疲弱的脾胃。

三、作息:顺应阳气的“潮汐”

人体阳气与自然同步,夜间11点前入睡能让肝胆在子时(23:00-1:00)充分解毒,为脾胃次日工作储备能量。长期熬夜者,就像“昼夜颠倒的植物”,会耗尽阳气根基。建议:

睡前2小时停止进食,避免脾胃“加班”消化;

午间小憩15分钟(心经当令时段),有助于阳气潜藏恢复;

晨起后以手指梳头100次,刺激头部经络,如同“拨动阳气上升的齿轮”。

升阳的长期价值远超补品

临床观察发现,坚持升阳调理3个月以上的患者,脾胃功能改善率达70%以上,远高于单纯服用补药的效果。这是因为阳气充足后,脾胃能自主运化水谷精微,形成良性循环。正如中医所言:“脾胃为后天之本,阳气为运化之根。”与其依赖外源性补品,不如激活身体内在的阳气升发机制——这才是中医调理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