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靶向蛋白降解:改写制药史的技术革命
时间:2025-08-07 09:22:29
2003年《科学》杂志上一篇关于沙利度胺的意外发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生物医药领域激起持续二十余年的涟漪。当时很少有人能预见,这个始于"药物副作用"的研究,最终会催生出一项改写制药史的技术——靶向蛋白降解(PROTACs)。这项让"不可成药"靶点俯首称臣的创新,正在用分子级别的"智能回收系统",重塑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库。
从偶然发现到颠覆性技术
沙利度胺的"黑历史"在医学教科书里堪称经典。这个上世纪50年代引发上万例胎儿畸形的药物,却在后续研究中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它能特异性地结合并降解某些蛋白质。科学家们敏锐捕捉到这个现象背后的机遇——如果设计出能定向标记致病蛋白的"分子快递员",再通过人体固有的蛋白降解系统将其清除,不就相当于给细胞装了"杀毒软件"?
这个构想催生的PROTACs技术,本质上是一把分子尺度的"瑞士军刀"。它由三部分组成:识别靶蛋白的"导航头"、连接泛素系统的"定位器",以及两者间的"柔性链条"。当这套系统锁定目标蛋白后,会为其贴上"垃圾标签",引导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将其粉碎。与传统抑制剂"堵锁眼"的机制不同,这种技术直接"拆毁门框",对传统方法难以触及的"不可成药"靶点尤其有效。
二十年磨一剑的突破
2019年首个PROTACs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时,距离初始发现已过去16年。期间科学家们攻克了三大难关:如何设计能穿透细胞膜的"分子特洛伊木马"、怎样避免被肝脏提前代谢的"安检系统",以及确保只降解特定蛋白的"精准制导"。
最新临床数据显示,针对前列腺癌的ARV-110药物能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30%以上。这相当于在传统疗法宣告无效的战场上,突然获得了空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该技术理论上可拓展到80%的"不可成药"靶点——这个数字背后,是数千万患有阿尔茨海默病、KRAS突变癌症等顽疾患者的希望。
制药业的范式革命
与传统药物研发的"锁钥模型"相比,蛋白降解技术带来了三重颠覆:首先,它把目标从"抑制"转变为"清除",相当于从控制症状升级到拆除病源;其次,其作用效果具有"催化性",单个降解剂分子可循环清除数百个靶蛋白,像纳米级的垃圾清运车;最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传统药物必须与靶点"强结合"的铁律,大大扩展了可干预的疾病范围。
目前全球已有20余款PROTACs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涉及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辉瑞、诺华等制药巨头纷纷布局,仅2023年相关并购金额就超50亿美元。这种热度让人想起20世纪末的抗体药物革命——但蛋白降解技术的应用广度可能更胜一筹。
站在2024年回望,这场持续二十年的科学长征印证了基础研究的复利效应。从最初实验室里不起眼的异常数据,到今天改写制药规则的颠覆性技术,靶向蛋白降解的发展史恰似其分子机制:在时间的催化下,持续清除认知边界,为医学创新开辟出前所未有的空间。当第一个PROTACs药物获批上市时,人类对抗疾病的工具箱将正式迎来"降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