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老年人适度肥胖与健康风险研究:打破"老来瘦"的迷思

时间:2025-08-28 15:42:21

研究核心发现:BMI与死亡率的U型关系

上海瑞金医院2025年研究对16.6万成人随访10.1年发现,肥胖指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存在性别特异性"最佳阈值":男性BMI 26.3 kg/m²、女性25.4 kg/m²时死亡风险最低。80岁以上人群中,BMI升高不再与心血管病风险相关,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提示老年人肥胖标准需区别于中青年。

中国疾控中心对2.7万高龄老人的研究同样证实,BMI 24.0~31.9的超重/轻度肥胖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这一"肥胖悖论"在非心血管疾病中更为显著。

科学理解"肥胖悖论"

老年人群中适度肥胖的保护效应可能源于:

营养储备缓冲:脂肪作为能量库,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提供代谢支持。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显示,BMI>30者5年死亡风险降低30%。

肌肉流失防护:低体重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风险是超重者的2.1倍,适度脂肪可能延缓肌少症进程。

代谢适应性改善: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等激素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抵消部分代谢异常。

分年龄段BMI管理标准

年龄段

推荐BMI范围

核心原则

60~79岁

22.0~26.9 kg/m²

平衡肌肉保护与代谢风险

80岁以上

22.0~26.9 kg/m²

优先保障营养储备

关键警示:即使BMI正常,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仍增加34%心血管风险,需同时控制腹型肥胖。

科学体重管理三要素

1. 营养策略

每日摄入1.2~1.5g/kg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为主)

采用"221餐盘法":2拳蔬菜+2掌心蛋白+1拳杂粮主食

避免过度限盐(<5g/日)和精制糖

2. 运动处方

抗阻训练:每周2次弹力带练习,每次20分钟,提升肌肉力量14%

有氧运动:快走、太极等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170-年龄)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直线行走改善步态稳定性

3. 动态监测

每月称重,3个月内体重变化超5%需就医。健康减重速度为每月0.5~1kg,避免肌肉流失。低体重老人(BMI<20)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增加热量摄入。

破除误区:老来"微胖"更健康

"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念需更新:BMI<22的老年人5年死亡风险增加12%~20%,而BMI 22~26.9的"健康微胖"状态能更好应对疾病消耗。但需注意,重度肥胖(BMI≥30) 仍显著增加代谢疾病风险,并非推荐范围。

老年体重管理的核心是"保肌肉、控内脏、稳体重",通过个性化方案维持适宜体重,才能实现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