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2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9/R
邮发代号: 80-372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出版周期:旬刊
-
6030例人工流产术前宫颈准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宫颈准备的方法,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人工流产妇女共6030例.其中,随机选取术前未行任何宫颈准备的妇女1244例为对照组,利多卡因宫颈多点注射组1744例,术前1h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组1643例,术前48h口服米非司酮组1399例.比较4种方法在宫颈软化扩张、术中出血及其副反应的作用效果.结果:3组宫颈准备组与对照组的宫颈扩......
作者:茹朝晖;杨小燕 刊期: 2009- 16
-
心肺复苏4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急诊心肺复苏病例49例,分析心脏骤停的病因、年龄、性别、复苏时间、复苏药物、电除颤、气管插管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心肺复苏49例,失败33例,成功16例,成功率为32.7%.结论:心血管疾病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的合理使......
作者:王建雄 刊期: 2009- 16
-
第二产程剖宫产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首次剖宫产对母婴的危害及其原因.方法:以进入第二产程后施行首次剖宫产96例为观察组,从同期头位第一产程首次剖宫产中随机选择1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子宫切口撕裂、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和加强分娩期监测,及早发现和诊断异常分娩征象,正确适时地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减少第二......
作者:柯国女 刊期: 2009- 16
-
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与分娩的关系及其处理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初产妇胎头浮动发生原因,了解胎头浮动与分娩的相关性并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难产发生率.方法:笔者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胎头浮动2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临产时胎头入盆者231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延长或停滞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第二产程延长无差异.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作为难产的早期信号,应引起产科医生重视.......
作者:高岚 刊期: 2009- 16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5家系60例患者组成HNPCC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散发性大肠癌58例组成散发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HNPCC组和散发组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预后方面差异......
作者:涂云忠;张坚;刘惠萍 刊期: 2009- 16
-
内踝上微创经皮解剖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内踝上微创经皮解剖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18例(平均年龄29.7岁)胫腓骨远端新鲜闭合骨折采用内踝上微创经皮解剖钛板内固定技术,术后患肢均不做外固定,3~5d后活动踝、膝关节,6~8周开始扶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8周,骨折临床愈合时......
作者:赵双印;钟辉;付忠田;张健 刊期: 2009- 16
-
改良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8年10月住院的阑尾炎患者25例行腹腔镜改良式阑尾切除,行传统开腹阑尾手术3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应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术后粘连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腹腔镜改良式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25、30min(P>.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0m......
作者:梁成芳 刊期: 2009- 16
-
肺结核患者的性心理障碍(露阴癖)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性心理障碍的形成因素,探讨其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肺结核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常的人格特征和较重的肺结核病情是有性心理障碍(露阴癖)的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且其年龄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会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华泉 刊期: 2009- 16
-
内镜下利用金属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基础治疗:禁食、上胃管洗胃、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洛赛克,阿斯利康公司生产)40mg,2次/d,疗程1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内镜下同上述方法显示病灶,经活检孔插入注射针,在出血灶周围约1~2mm范围内选择3~4个注射点,每点约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0.5~1.0ml,注射后观察出血部位变为紫红色或白色,出血停......
作者:孙云宏 刊期: 2009- 16
-
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美容整形手术中镇静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美容整形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50例患者分成2组,局麻组单纯给予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复合组在消毒铺单后,给予芬太尼1μg/kg,2min后,术区注射局麻药,切口前先给予异丙酚1mg/kg静注,后采用微量泵以30~60μg/(kg·min)速度静脉持续泵入,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美容整形手术中镇痛......
作者:袁东;王然 刊期: 2009- 16
动态资讯
- 1 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调查和对策
- 2 10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 3 小儿流感病毒感染后C反应蛋白和Serum amyloid A变化的比较
- 4 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
- 5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6 香丹注射液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 8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 9 改良(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在拇指脱套伤及拇指再造中的应用
- 10 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的疗效分析
- 11 高频电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的临床观察
- 12 循证药学在医院临床药学实践中的运用
- 13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 14 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防治
- 15 新医改上路:药企品牌建设更需快跑
- 16 220例青光眼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 17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CV-RNA
- 18 抗生素合理使用问题浅析
- 19 大鼠脾切除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20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