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2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9/R
邮发代号: 80-372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出版周期:旬刊
-
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交通伤害中的临床急救评估研究
目的:分析我院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交通伤害中的临床急救评估效果.方法:以岳麓区新医疗急救体系的交通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医疗急救体系建立前与实施后分为对照组(325例)和观察组(350例),然后进行现场调查,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急救评估指标.结果:在交通伤害救援中,2008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36.58±15.21)min,2009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19.82±8.10)......
作者:张远香 刊期: 2011- 09
-
4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因学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学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6例,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6例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2.07: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17.4%、56.5%,未分型占2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87岁,每年第一、二季度为高发季节.2......
作者:朱洪怡;楚毅;霍继荣 刊期: 2011- 09
-
肺癌合并曲霉菌感染3例分析研究
近年来,深部真菌尤其是曲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1-2].众所周知,真菌感染多数为机会性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手术患者、入住ICU、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粒细胞缺乏及肿瘤患者等.对于肿瘤患者,其感染曲霉菌常常是因为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但近在我院发现的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均是白细胞正常、未进行过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患者.......
作者:吴西雅 刊期: 2011- 09
-
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的体会
目的:分析使用滤线器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中的价值,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及DR(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意义.方法:应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和DR各对10例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的患者行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首先使用滤线器投照,然后不使用滤线器投照,比较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时,滤线器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及DR上都能适用,......
作者:黄健威;周丹燕;原志光 刊期: 2011- 09
-
螺旋CT在诊断不明急性胸痛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不明的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胸痛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veconstruc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iection,MIP)、曲而重组(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
作者:杨军;胡鹏志 刊期: 2011- 09
-
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Rhysterosalpingography,MR-HSG)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女性不孕患者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应用Time-ResolvedImagingofContrastKinetics(TRICKS)技术行常规增强扫描.结果:23例患者顺利完成MR-HSG检查,子宫、输卵管正常者11例,单侧输卵管阻塞者5例,双侧输卵管阻塞......
作者:赵娜;牛金亮;王仙萍;王永红 刊期: 2011- 09
-
对中职规划教材《药物化学》的看法与建议
药物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现在的中职生源大多数是初升高落榜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抽象的课程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成绩不佳.以2004级以来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分析,不及格比例近30%.由此认为目前教材难度较大,提出将有关内容编入中,由浅入深,教材中增加药品彩色图插页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或尝试取消课程,将药物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而重新......
作者:鞠秀兰;谭群;吴文林 刊期: 2011- 09
-
《针灸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理论课的教学是为后期针灸临床课打好基础的专业课,是提高针推专业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渠道,因此,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应需要高质量的教学.新世纪的教学手段则能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自主思维能力.作为多年讲授基础课的教师,对理论课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进行总结.......
作者:张淑君;王民集 刊期: 2011- 09
-
药物制剂工程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为适应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药物制剂工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三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推动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任国莲;田青平;范博;谢茵;石恩娴 刊期: 2011- 09
-
梅州市妇女HPV感染研究
目的:了解梅州客家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分布规律,为梅州客家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8月~2010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455例可疑患者为对象,采集其阴道、宫颈分泌物作为标本.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杂交系统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规律.结果:HPV阳性总检出率为20.67%(1334/6455),高危型主要......
作者:杨海坤 刊期: 2011- 09
动态资讯
- 1 雾化吸入0.5%沙丁胺醇溶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 2 简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液体误入纵隔1例
- 3 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临床分析
- 4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右心衰竭疗效观察
- 5 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
- 6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活体肾移植供体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 7 2012~2014年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 8 645例眩晕症患者院内急救的诊断体会
- 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疗效观察
- 10 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影响
- 11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 12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困扰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 13 中医典籍中英语等值翻译技巧研究
- 14 598例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
- 15 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
- 16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研究
- 17 新生儿脐血检测乙肝五项探讨父婴垂直传播及指导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研究
- 18 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长期疗效评价
- 19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106例肛周脓肿效果对比
- 20 我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