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分析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现为旬刊,国内刊号:CN11-5539/R,国际刊号ISSN1673—7210,邮发代号:80-372,定价20元。本刊以“分析医药发展趋势,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进展、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中药、病理分析、药品鉴定、制剂与技术、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影像与介入、现代护理、教育论坛、科研管理、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医药监管、经营管理、调查研究等栏目。是广大广大医药工作者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贴身参谋和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本刊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处理稿件快、审稿专家多、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论文和本刊订户的稿件优先发表。根据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部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2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39/R
邮发代号: 80-372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出版周期:旬刊
-
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抢救高压氧治疗禁忌的急危重症CO中毒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0年11月~2000年11月份收住我院的急危重症CO中毒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面罩吸氧氧疗.选取2002年11月~2011年11月份收住我院的急危重症CO中毒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予以呼吸机治疗(BILEVEL模式).两组患者均给予了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作者:余长智;吐尔滚·艾莎;吴燕 刊期: 2012- 11
-
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号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73例患者行1号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需使用钛夹、生物可吸收夹、Hem-o-Lock及在腹腔内打结等方法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手术平均时间54mim,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脐疝等并发......
作者:梁朝阳;唐建周;黄俊敏;刘宜 刊期: 2012- 11
-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和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彩超、CT和MRI等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影像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将彩超、CT和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及价值做一总结.......
作者:安利香;侯晓英;韩洁 刊期: 2012- 11
-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患者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上颈椎不稳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有效的颅骨牵引及头-胸环固定牵引,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脊髓水肿,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保持正确体位和正确穿戴头颈胸支具,鼓励早期离床活动,重视并发症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且均能较早下床活动.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
作者:王文慧 刊期: 2012- 11
-
阿奇霉素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3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显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
作者:田静 刊期: 2012- 11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自拟参甲化纤方治疗.对照组例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超声影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超声影像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PC-Ⅲ无差异外,其他......
作者:赵明志 刊期: 2012- 11
-
独活寄生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照组选择21例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组选择2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膝关节腔内IL-1水平与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5周IL-1和TNF-a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
作者:陈祖彦;江健宁;余羿淳;张育志 刊期: 2012- 11
-
针刀加揉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刀结合揉髌按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索针刀治疗疾病机制.方法对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针刀松解辅以揉髌按摩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在选取的62例患者的79个患膝中,优26膝,良41膝,可11膝,差1膝,优良率为84.8%,总有效率为98.7%.结论针刀松解并结合揉髌按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齐丹丹;李殿宁 刊期: 2012- 11
-
皮内试验假阳性与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皮内试验假阳性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方法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3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研究,其中,实验组180例,在皮试前后及整个皮试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心理干预,密切观察皮试反应,询问皮试前后异样感,对阳性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和辨别;对照组180例,按常规进行皮试,20min后按阳性主诉范围逐一询问患者,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对两组患者皮试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皮......
作者:刘晓云 刊期: 2012- 11
-
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科进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术中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小肝癌AFP阳性患者转阴率占67%(8/12),其阴性患者治疗后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率占41%;大肝癌AFP阳性患者转阴率占32%(9/28),其阴性患者治疗后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率占26%.所有患者随访......
作者:刘纪红;宋京华;赵云燕 刊期: 2012- 11
动态资讯
-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突发事件患者的特征分析
- 2 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探讨
- 3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 4 健康素养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 5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睾丸肿瘤手术1例
- 6 住院精神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 7 未婚流产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 8 胰岛细胞瘤10例临床诊治分析
- 9 实践循证医学与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初探
- 10 HPMC E3对改善大枣提取液喷雾干燥热熔型粘壁现象的作用
- 11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因及治疗分析
-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分析
- 13 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14 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改变的意义
- 15 东莞市塘厦镇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
- 17 儿童过敏性紫癜110例临床分析
- 18 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保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 19 配对母婴与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 20 腹腔镜妇科手术适应症、并发症的特点及防范措施